当前位置: > 论文中心 > 教育论文 >

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(下篇)(2)

时间:2015-11-23 10:31 点击:
第一,思想政治教育从来都依归于上层建筑,从来都是社会性、国家性行为。就是说,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具有官方色彩。这就规定了它的铺陈展开,必然是 自上而下的。由一定的社会或国家或阶级或政党或某些社会集团即教育

   第一,思想政治教育从来都依归于上层建筑,从来都是社会性、国家性行为。就是说,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具有"官方"色彩。这就规定了它的铺陈展开,必然是" 自上而下"的。由一定的社会或国家或阶级或政党或某些社会集团即教育源发者,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、内容以及方法途径、方针政策等,通过教育实施者向具 有一定组织化的所属受众传播、传导。期间,"上"与"上"、"下"与"下"的思想相互传播、相互影响,无疑是存在的,但应当是"自上而下"边界内的,因而 那些情形只能是下位概念。个案思想政治教育是这样的过程,整个人类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也是这样一个绵延发展的过程。这就是说,并不是任意一种思想传播活动都 是思想政治教育,比如自发的民间迷信思想的传播、民众思想的一般性相互影响,都不能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"会道门"、邪教等的思想传播,更是与真正意义的思 想政治教育背道而驰。
  第二,既然思想政治教育是"自上而下"的,那么一般说来,它传播的就应当是社会或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的思想文化、特别是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念。这是合乎逻辑的。思想政治教育是治世治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。
   第三,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传导运动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。"实践活动"是它的"硬壳","精神传导运动"是它的"硬核"。两者统一的根本和基础在于它 的"教育"本体本性,两者的契合与交汇在于"惠及人的精神世界健康进步发展"。广义的教育,即不局限于但可包含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教育,是人的存在方式之 一,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源泉。人及社会愈是向高级阶段发展,教育就愈发显得重要。它有两个基本维度:智慧教育和德性教育。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后者。思想政 治教育得以成立隐含了三个前提:一是这种教育只有在参照系确定的思想差异下才能发生,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和要求在确定的"底线"共识基 础上,存有差异才能得以成立;二是必须形成教育过程确定的源发者与受益者这一基本关系,否则,这种实践活动是不能想象的;三是这种教育活动的本来意义(或 者说是原本价值取向、总体走向)是正价值的,即具有进步的性质和意义。当然,这就如同说"社会是不断进步的",曲折、退步是总体进步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 一样,这种"正价值"是总趋势性质的。这需要辩证性的思维。因此,所谓"惠及人的精神世界健康进步发展",是就其发展的基本趋势而言,思想政治教育追求的 终极目标是不断推进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健康和进步。
  三、探讨创新"思想政治教育观"要注意的另外两个重要课题
  (一)划定学科相对的研究边界和领域
 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和运行特征,笔者认为,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、学校德育特别是大学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史、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史、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、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为新的分支领域研究等。就学科理论体系而言,可分为九个方面:思想政治教育元问 题元理论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、世界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、世界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史、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、中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操作理论、 中国共产党(中国近现代)思想政治教育史、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、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。
  (二)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准则
   笔者认为,对于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判断,应该有三个层面。一是就目的论的价值立场而言,各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,相对于自身给定的价值目标,是 正价值的("正价值"与"正确"是两个不同概念)。二是就历史主义的价值立场而言,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判断,必然依据生产力标准以及社会全面进步标 准作出历史性的判断。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解释原则。就是说,不是依据它自身的价值目的是否达到,也不是依据道德说教式的评价,而是依据其对于历史进步,尤 其是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而作出价值判断。三是就实践论的价值立场而言,个案性价值判断是极为复杂的,是或然性的,必须具体事件具体分析。这主要是说,阶级 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主义的价值判断,不能也不应当是僵硬的、"纯粹"单一方面的,不能采取"是就是,否就否"的形而上学价值立场,而是复杂交叉的,必须 辩证地具体分析,一切以时间、地点、条件为转移。
  综上可见,厘清、解读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和运行特征,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出一些观念规定, 其深层的价值在于划定相对稳定的、大体共识的研究边界和领域。因为"任何一门学科都依赖于范畴来划分和界定它的对象领域"[8]。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年 轻的学科规制,这也许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。
  【参考文献】
  [1]列宁全集(第23卷)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58.34.
  [2]亚里士多德.政治学[M].北京:商务印书馆,1996.4.
  [3]马克思恩格斯选集(第四卷)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5.376.
  [4]马克思恩格斯选集(第一卷)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95.72.
  [5]赵康太,李英华.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[M].武汉: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6.10.
  [6]许桂清.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[M].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8.83-84.
  [7]张澍军,等.关于儒家的"德治一德育"理论的几点思考[J].长春:东北师大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1999,(5).
  [8]海德格尔选集[下][M].上海:三联出版社,1996.1245.

 

   论文榜(www.zglwb.com),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、投稿辅导的网站。
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,寻求投稿辅导代理,快速投稿辅导,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:省级投稿辅导/国家级投稿辅导/核心期刊投稿辅导//职称投稿辅导。


栏目列表
联系方式
推荐内容
 
QQ在线咨询
投稿辅导热线:
189-6119-6312
微信号咨询:
18961196312